北大红楼日志丨3月29日
1919年3月29日,蔡元培作《战后中国之教育问题》的讲演,批评当时不允许男女同校的教育弊端:“言女子教育,则高等教育既不许男女同校,又不为女子特设”。次年元旦,他又在谈话中表示“女学生尽可投考,如程度及格亦可录取”。图为《中华新报》报道的蔡元培关于北京大学招
1919年3月29日,蔡元培作《战后中国之教育问题》的讲演,批评当时不允许男女同校的教育弊端:“言女子教育,则高等教育既不许男女同校,又不为女子特设”。次年元旦,他又在谈话中表示“女学生尽可投考,如程度及格亦可录取”。图为《中华新报》报道的蔡元培关于北京大学招
1925年3月28日,贺昌撰写的悼念高君宇的文章《悼我们的战士!》发表于《中国青年》,署名其颖。文章赞扬高君宇:“他那热烈的革命精神,仍徘徊于吾人之前!”当月4日,高君宇因患急性阑尾炎逝世,年仅29岁。图为《中国青年》上刊载的《悼我们的战士!》。
1920年3月27日,农村讲演筹备会在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事务所召开,讨论北京大学春假期间开展农村演讲的有关事项。邓中夏主持会议。会上,邓中夏提出了农村讲演的八条办法。图为《北京大学日刊》上刊载的《平民教育讲演团启事》。
1920年3月,邓中夏与朱务善等率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到卢沟桥、长辛店、通县(今通州)等地并沿京汉铁路南下去保定、石家庄的工厂、农村演讲,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鼓励工人团结起来,向资本家要条件”,借此机会与工人、农民建立了联系。图为1919年
1921年3月,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张太雷同维经斯基一起赴俄,成为派赴共产国际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张太雷到俄后,担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科科长,负责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联系。图为张太雷。
1923年3月24日,高君宇撰写了《工人们需要一个政党》一文,作为《京汉工人流血记》一书的后序。1923年二七惨案发生后,中共北京地委组织了万人声讨军阀、援助工人游行,这是自五四运动以来北京规模最大的一次群众游行。为揭露军阀罪行,中共东城支部和长辛店支部组织力
1920年3月,缪伯英加入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成为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首批团员。此后,她又与何孟雄一起入党,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图为何孟雄与缪伯英。
1921年3月20日,《评论之评论》第1卷第2号刊载了李大钊《中国的社会主义与世界的资本主义》一文。该文主要围绕当时的中国能否实行社会主义这一问题展开论述,其中明确指出中国应实行社会主义。图为《评论之评论》第1卷第2号。
1920年3月19日,李大钊参加北京大学图书委员会会议。李大钊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引进了大量外文书籍,特别是引进了许多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及俄国十月革命的著作。图为北京大学图书馆引进的《共产党宣言》英文版。
1920年3月14日,平民教育讲演团第三次团员大会在北京大学二院召开,邓中夏主持。他提出“除城市讲演之外,并注重乡村讲演、工厂讲演”,得到团员一致通过。这一提议,扩大了讲演的范围,促使团员走向工厂和乡村,开始了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最早尝试。图为《北京大学日刊》上
1921年3月13日,邓小平等留法勤工俭学生离开法国巴耶中学。此后,他们进入位于法国东部勒克勒佐的施奈德工厂做工。图为位于法国东部勒克勒佐的施奈德工厂。
1920年,旅京期间的毛泽东多次与他在湖南省立一师读书期间的老师黎锦熙会面,讨论改造中国究竟应该选择哪一种社会主义的问题,并将与彭璜起草的《湖南建设问题条件的商榷》寄去请教。图为1920年3月12日毛泽东给黎锦熙的信。